close

螢幕擷取畫面 2025-03-23 223916.png

 

[老師的第八節課]
「每個學生都是老師的第一志願。」
當面對這樣熱情的老師時,怎能不感動呢?然而,老師並非一開始就能成為好老師。

面對不同世代的學生,必須不斷調整應對方式,而這樣的適應與成長,往往伴隨著挫折與挑戰。

而老師在一次次的試煉中學習,先存活下來,才能實現自己的教學理想。

有位老師曾說:「有過挫折,才有底氣,而挫折是通向成長的必經之路。」

確實,跌倒後再爬起來的過程,會讓老師變得更強大、更有智慧。

對老師而言,教育不僅是教書育人,更是一場需要不斷學習與成長的挑戰。

在學校裡,傳統制式化的教學對老師來說相對簡單,因為這樣的方式較少受到質疑與阻力。

但對孩子來說,這樣的學習方式往往枯燥乏味。

然而,當老師嘗試創新教學時,挑戰不僅來自學生,還可能來自學校、同事,甚至是家長的反對聲浪。這些壓力往往會澆熄老師的熱情。

這如果是轉換換成媽媽的哺餵狀況,也是同理。

傳統哺餵容易讓媽有挫敗感,而創新哺餵會有很多的反對聲浪,當然這也取決於媽媽的決定,其出發點都是好的,只是結果會不一樣。

不過,話說回來真正熱愛教育的老師,會在挑戰中找到力量,在質疑中不斷蛻變,而我們身為月子母嬰照顧師也是。

孩子的學習不能僅侷限於課本內的知識,而應該融入實踐與體驗,才能啟發他們的潛能與創造力。

這讓我想起最早之前自己在教學現場遇到的情況。

許多學生會說:「老師,我都不會,這個會不會很難?」「以前的老師不是這樣教的!」「這個我不吃,所以不想做。」「這個味道不喜歡,可以不要做嗎?」「做這個太麻煩了,不想做。」「我以後不生小孩,所以這個課我可以不上嗎?」……

我裏想,你是不是填錯課了。

當面對這些聲音時,原本滿懷熱情的心,有時會瞬間跌落谷底。

其實教學不只是知識的傳授,更是一門充滿變數的藝術。

現在的孩子其實都很聰明,從網路獲取的資訊刺激也不少,但多數是被動吸收。

而當需要他們動手實作或動腦思考時,卻容易顯得懶散,甚至提不起勁,或者害怕,這是現今老師必須面對的現實挑戰。

這讓我特別有感於這本書中的一句話:「成功不必然是成績上的高分,而是敢於跨出第一步的勇氣,每個人的起點不同,學習可以起步慢,但絕不能輕言放棄。」

這本書不僅是老師們的良伴,也適合家長與學生一起閱讀,了解老師如何用心引導孩子,如何在困難中堅持理想。

真正的教育,不是讓孩子被動地接受知識,而是啟發他們探索世界、勇敢前行的能力。

願每位老師都能在堅持中找到支持,在挑戰中尋得力量,持續燃燒教育的熱情,一起陪伴孩子們走向更廣闊的未來,我也期許自己能有力量陪走的更遠。

作者: #戴逸群
出版社:#商周出版
出版日期:2025/02/13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台南月子雅文團隊 的頭像
    台南月子雅文團隊

    台南月子雅文團隊

    台南月子雅文團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