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 

螢幕擷取畫面 2024-08-04 154909.png

「勇氣」不是天生的,而是「長」出來的。

無論大人還是小孩,都需要學會克服恐懼,從而培養勇氣。這是一個關於恐懼(黃)和勇氣(藍)的故事:面對問題時,記得去面對它、接受它、學習它、處理它。

恐懼和勇氣通常是並存的,但隨著不斷學習,我們會形成不同的思維方式,而這些思維會引領我們做出不同的決定,從而在未來形成不同的人格特性,而勇氣就會在需要的時間「長」出來。

假設門外有一頭獅子,你會想出去還是不想出去?如果只是想卻焦慮、擔心而什麼也不做,那麼你將止步不前。還是你會勇敢地出去迎接挑戰,並想辦法解決問題?

人一開始的起點都一樣,但會「行動」的人會比只會「想」的人更早成功。只會「想」的人容易拖延,一旦心中的「大象」起動(參考《象與騎象人》一書),就會陷入無數的拖延和無窮無盡的擔心。

未知是擔心的起點,已知是恐懼的終點。聖嚴法師曾說:「面對它、接受它、處理它、放下它」。只要願意面對,就可以找到解決方法;不去面對,問題不會憑空消失或迎刃而解。

在人生中,我們都會遇到大大小小的問題。你會選擇在門內固步自封,還是選擇出門迎接世界?這完全取決於你所學到的智慧。學習不同領域的知識,能解決的問題就越多。學習沒有奇蹟,只有累積,持續累積自會創造奇蹟。

不要以為大人比孩子更有「勇氣」,大人的恐懼和擔心永遠比孩子多。例如,很多媽媽會問我什麼時候可以給孩子吃副食品,四個月會不會太早,六個月會不會太晚?可以用BLW(自主學習)嗎?我想讓他們自主學習進食,但又擔心孩子吃不飽或噎到。

有孩子的媽媽常常面臨這樣的心裏掙扎,所以她們一直給孩子吃軟食,結果發現孩子長大後只會用吞的方式進食,吃硬的食物更容易噎到,要不就是不愛吃(因為咬了會痛),這讓她們感到很困惑。

其實,如果大人願意多花一些時間理解和陪伴孩子,就可以陪伴孩子安全度過副食品期,並讓他們學會自己吃,這何樂而不為呢?

這就像《門外有一頭獅子》的心裏掙扎——不出去?還是要出去?不出去可能會餓死,出去可能會被咬死。面對問題時,記得去面對它、接受它、學習它、處理它。

 

書評:https://www.books.com.tw/booksComment/getCommemt/0010971453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台南月子雅文團隊 的頭像
    台南月子雅文團隊

    台南月子雅文團隊

    台南月子雅文團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