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拖延心理學》
#每個人多多少少都會有拖延症。
人們通常會分類,把重要且緊急的事情放在第一位,而不重要和不緊急的事情則有可能一直延後,導致拖延的狀態。
這種推遲可能會導致負面後果,人們往往會趨樂避苦:當事情愉悅、開心時,我們會趕緊去做;如果事情痛苦、煩躁,我們就會自動遠離。
另外,我們對於未來時間並不敏感,時間越長,敏感度越低。
#拖延的定義:
拖延是指有意地推遲開始或完成某項任務,儘管這種推遲可能會導致負面後果。
#拖延的原因:
1. #害怕失敗:擔心不能完美完成任務,導致不敢開始。
2. #缺乏動機:對任務缺乏興趣或沒有明確的目標。
3. #低自我效能感:對自己的能力缺乏信心,認為自己無法成功完成任務。
4. #任務厭惡:任務本身可能是無聊、困難或令人不愉快的。
5. #時間管理不善:無法有效規劃時間,導致拖延。
#拖延的類型:
非生產性拖延:不做任何有意義的事情,完全浪費時間。
生產性拖延:做其他看似有生產力的事情,但不是最重要的任務。
#心理學機制:
即時滿足感:人們往往會選擇即時的愉悅而非長遠的利益。
情緒調節:通過拖延來暫時避免與任務相關的負面情緒,如焦慮或壓力。
#應對策略:
1. 設定具體目標:#將大任務分解成小任務,逐步完成。
2. 時間管理技巧:使用時間塊、待辦事項清單等工具。
3. 增強自我效能感:#通過小的成功經驗建立信心。
4. 減少分心:創造一個專注的工作環境,避免干擾。
以前我常常想看書,但都提不起勁,也因為工作太忙,都知道閱讀的重要性,但都自己找藉口,所以往往都在上演拖延的戲碼。
不過現在開始覺得只是想,只是知道是不夠的,心想不會事成,唯有行動才有可能事成,每天進步一點點,一年就可以進步37倍,所以現在無論多累多忙,致少每天都會閱讀幾張在睡,讓自己的騎象人可以駕馭心中的大象,也治一下自己的拖延症。
#要治拖延症必須戰勝心中的大象
#台南月子雅文團隊
#月子母嬰照顧師
#每天進步一點點一年就可以進步37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