吃手手是聰明行為還是缺乏安全感的象徵?
這個問題太多媽媽來詢問了,我懂她們的心痛和不捨。
當媽媽發現自己的寶寶不喜歡吃嘴嘴,剛開始都很開心,因為不用為了戒嘴嘴而費心。
殊不知寶寶口慾沒被滿足的情況下,是會找替代物,而這個替代物就是通過吃手手來安撫自己,久而久之形成自然的行為模式。
然而,吃手手的習慣往往難以改掉,且有時會導致寶寶的手出現損傷,讓父母感到心痛不已。
吸吮反射與口慾期
寶寶在媽媽肚子裡約28週時,開始有吸吮反射,這是一種生存本能,根據佛洛依德的人格發展理論,寶寶在0-2歲時正處於口腔期,主要通過吸吮、吞嚥等活動獲得快感,所以口慾期是必然的階段,無論如何,寶寶一定會找到滿足自己的口慾物,不要想說不給吃奶嘴事情就會解決了哦!~~
口慾期階段
0-3個月:開始頻繁吃手,探索外部環境,鍛鍊手眼協調,意識到手是自己身體的一部分。
3-6個月:開始舔觸碰到的物品,如衣服、爸媽的手指或自己的嘴唇。
6-12個月:寶寶會將能接觸到的物品放入口中,探索各種玩具和手腳。
滿足口慾的方式
1.奶嘴:奶嘴是較容易戒除的口慾安撫物,但不要吃太久,以避免齒列不整齊等問題。戒除的關鍵時期是在「副食品」期。
2.奶頭:親餵的媽媽常因寶寶依賴乳房作為安撫奶嘴而感到焦慮。研究指出奶嘴和親餵並無直接造成乳頭混淆的關係,主要問題在於奶瓶。
3.手指頭:寶寶不會自動停止吸吮手指,這是最難戒除的習慣,期間大人和小孩都會感到煎熬。
實際案例
在服務的過程中,有二寶跑去跟媽媽說「我的手好痛哦!」給媽媽看了他吃到受傷的手指,但隨即又把手放進嘴裡吸吮,這讓媽媽感到心痛與無言,書上常說吸手指是正常且聰明的象徵,但對父母來說,這真的是一大困擾。
吸手指的背後意義,對寶寶來說這是安撫自己的工具而已,對媽媽來說她介意別人說她的小孩是因為沒有安全感才會吸手手,她告訴我「她給他滿滿的愛,為何他還是沒有安全感去吸手手?」
真的不要想太多,當吸手手成為一個習慣後,已經不關乎有沒有安全感問題,這背後延伸的問題已經不是媽媽你的問題了。
據我們對寶寶的觀察,寶寶前三個月會吸手手是因為在探索,以後就可能成為習慣,故在前三個月沒有防止寶寶吸手手這件事,就會跟下圖的寶寶手指一樣,我還看過整個爛掉的,父母幫他包紮,寶寶也很聰明,換手吃!~~~
父母應對方法
為了幫助寶寶戒除吃手手的習慣,父母可以採取以下措施:
1.保持耐心:戒除吃手手需要時間,父母要保持耐心,避免對寶寶發火或苛責,養成一個習慣不容易,要協助戒除需要更大的力量和耐心協助。
2.提供替代品:給予寶寶安全的固齒器或玩具,讓他們有其他東西可以啃咬,滿足口慾需求,另一個選擇是給予比較硬的食物,讓他們啃咬並且探索食物的味道。。
- 增加互動:避免寶寶自己單獨玩,多和寶寶互動,轉移他們的注意力,減少他們無意識吃手手的時間。
- 設定限制:逐漸減少寶寶吃手手的時間,並在特定場合提供安撫奶嘴作為替代,比起手指每天都帶在身上,安撫奶嘴真的會比好戒。
考文獻: Journal of Perinatology (2015), 1-5 ©2015 Nature America, Inc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