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多謝款待》那些愛與被愛的煙火氣
回想以前的日子,感覺就像是昨天發生的事,但一轉眼卻已經過了這麼多年了。再次翻出那些塵封已久的記憶,讓我不禁覺得又驚喜又興奮。那段記憶就像老朋友一樣,雖然很久沒見,但一旦重逢,所有的感覺就全都回來了,重新整理這些過去的片段,讓我不僅理清了自己的心情,也更明白那些回憶其實一直在,只是被時間藏了起來。
這種重逢的感覺,讓我更珍惜現在的每一刻,閱讀不僅讓我重新找回自己,也找回初心,更找回當初的記憶,當我閱讀到張曼娟老師的《多謝款待》時,書中那些溫暖的飲食故事也讓我深深感受到食物不僅是生活的煙火,更是情感的載體,這也讓我聯想到坐月子期之間的「食」,是一個關於新生命與母親復原的特別時光。
月子期的飲食,對於現代的媽媽來說其實不一定要「大補」,反而應該以「清淡、平衡」為主,讓媽媽的身體慢慢調整,張曼娟老師提到的烙餅和麵疙瘩,雖然是平凡的家常菜,但稍作調整,也能成為適合月子中後期的料理,例如,將烙餅換成少油的蛋餅,搭配豆腐或時令蔬菜做成清爽的餡料,不僅營養豐富,還能避免油膩感,而麵疙瘩則可以用雞湯燉煮,加入青菜、胡蘿蔔等,既溫暖又滋養。
對於書中的「煙火氣」讓人想起家庭的溫暖,而月子期的煙火氣更特別,它代表著對母親的呵護和對新生命的歡迎,對於媽媽來說,每一道月子餐不僅僅是為了恢復體力,更是一種家人支持和陪伴的表現,傳統的麻油雞固然經典,但對於不適合大補的媽媽,也可以用溫和的薑絲雞湯取代,使用少量薑片和雞肉燉煮,口感清淡又能驅寒暖身。
此外,張曼娟老師在書中提到「哀傷與感恩的平衡」,這也讓我想到新手媽媽在面對角色轉變時,可能會感到焦慮或疲憊,而這正是月子期所需要關注的,這段時間,飲食的意義不僅在於填飽肚子,更在於療癒身心,例如,一碗簡單的紅棗銀耳湯,不需額外添其他食材,自然的甜味既健康又能舒緩壓力,會讓媽媽感受到被款待的幸福感。
最後,張曼娟筆下的「飲食文化傳承」也讓我想到月子期間的家族傳統,每個家庭也許都有屬於自己的月子餐食譜,但現代人可以嘗試用更健康的方式傳承,例如,以小米南瓜粥取代油膩的補品,既營養豐富又容易消化,也適合大多數體質的媽媽享用。
《多謝款待》讓我重新思考飲食在生活中的價值,而月子期間的飲食更是如此,它不僅是媽媽身體復原的關鍵,也是一家人情感的連結點。
透過用心準備每一餐,不僅能滋養身體,還能溫暖心靈,讓每個人都感受到「多謝款待」這四個字背後的深意。
閱讀《多謝款待》後,寫出的心得居然可以和我的工作相結合,更與曼娟老師的書激撞出不一樣的火花,真的非常開心!~~
作者: 張曼娟
繪者: 木口子
出版社:皇冠
出版日期:2024/11/04